新聞中心
NEWS
推進可持續發展 我國力促稀土資源高值化利用
發布時間:
2016-12-09 00:00
隨著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深化,稀土戰略價值將進一步凸顯。“十三五”期間,我國稀土產業發展面臨先進國家在專利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競爭壓力的同時,也將迎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
從應用需求看,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等為稀土行業發展創造了新空間,稀土材料的應用前景極為廣闊,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領域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增加,稀土產品應用量的增長將帶動行業保持中高速發展。
工信部發布的《稀土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稀土行業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為發展主線,大力發展稀土高端應用,加快稀土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稀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我國稀土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著力拓展中高端應用
未來,稀土應用產業發展將迎來眾多機遇。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高性能醫療設備等領域將大幅增加稀土永磁材料產品用量。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電廠等工業窯爐廢氣脫硝、機動車尾氣凈化、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治理等領域可為稀土催化材料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同時,稀土儲氫材料在高性能動力電池、規模儲能裝置、太陽能發電用儲熱材料等領域的應用前景極為廣闊。
基于我國稀土行業現狀、面臨的形勢和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規劃》明確了將構建合理開發、有序生產、高效利用、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稀土行業新格局作為“十三五”主要發展方向,在保護稀土戰略資源、繼續壓縮過剩冶煉分離產能的前提下,重點發展稀土高端功能材料及器件,著力拓展稀土功能材料的中高端應用,加快稀土產業轉型升級,發揮稀土在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及國防科技工業中的戰略價值和支撐作用。
《規劃》將稀土行業2020年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指標定為16.5%,2020年開采總量控制在14萬噸以內,主要稀土功能材料產量年均增長15%,全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20%,達到能耗標準企業占比由40%提升至90%。
目前,我國企業在稀土高端材料中的國際市場份額約為25%,其他市場主要被歐美日等先進工業化國家企業占有。參考磁性、催化、發光、儲氫等主要稀土功能材料產業指標和各領域專家意見,《規劃》確定行業高端功能材料市場占有率指標到2020年爭取達到50%以上。
優化結構打造新價值鏈
為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規劃》提出要調整優化結構,支持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打造新價值鏈,促進稀土行業綠色循環發展。
強化資源和生態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合理調控稀土開采、生產總量,保障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需求;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標準,建立綠色開發機制;健全國家儲備與企業儲備互為補充的稀土產品儲備體系;加強中重稀土開采、生產、流通等環節監控,堅決打擊稀土開采、生產、流通等環節的違法違規行為。
支持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培育行業新動能。完善創新體系,建設稀土創新中心和服務平臺,加強知識產權和標準體系建設,打破海外知識產權壁壘,支持稀土功能材料機理研究和基因庫建設,引領未來稀土功能新材料及綠色制備關鍵技術。
推動集約化和高端化發展,調整優化結構。繼續實施大集團戰略,實現稀土礦山開采、冶煉分離和資源綜合利用的集約化生產;促進稀土材料高值利用,提升關鍵材料和零部件保障能力,培育稀土在工業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軌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重點領域的應用。
加快綠色化和智能化轉型,構建循環經濟。提高企業環保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加強尾礦、伴生資源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加快智能化改造,建設數字化礦山和智能工廠;拓展鑭鈰釔等高豐度元素在工業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應用,發展鋱鏑減量和鐠釹替代技術,開發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
利用境外資源,加強國際合作。支持稀土企業“走出去”,合作開發境外資源及產品深加工;鼓勵企業與境外新材料企業和技術研發機構合作,提升國際化運營能力;促進中國標準“走出去”,實現稀土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對接。
打造新價值鏈,實現互利共贏。靠近稀土資源地發展精深加工,促進資源地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建立新的價值鏈,擴大稀土在節能、環保和家電等下游領域的應用,實現上下游利益共享、協同發展;開展軍民兩用稀土新材料的研制和生產,推動稀土新材料領域軍民資源共享。
根據《規劃》提出的稀土公共服務和創新平臺建設、稀土基礎研究、稀土高值利用、稀土綠色升級改造、稀土行業兩化深度融合、稀土綠色應用六大重點工程,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將任務分解落實到重點地區、重點企業。結合地方工業主管部門和重點企業提出的約400個重點項目,工信部將利用各種資金渠道,選擇一批產業化基礎好、市場前景廣闊、能規模化發展的項目予以集中支持,推動行業發展。